美股投资:市场大涨时,我却决定撤退——为什么?

日本生活

5月12日夜,美股暴涨,日元汇率也剧烈波动。

有人欢呼,
有人加仓,
而我,做出了一个看似反向的决定:

把手上的美股变现,换成了日元资产。

这个决定,说实话,我没有太大的自信。
它并不符合传统意义上的“趋势判断”,也没有技术分析的加持。
但它的背后,有一些个人思考,也有一些对结构性风险的本能反应。


背景:美国大幅让步,市场兴奋了

5月12日,美中双方突然宣布将互相加征的关税大幅度撤回:

  • 美国将对中国的关税从 145% 降至 30%
  • 中国则将对美国的关税从 125% 降至 10%

虽然这只是90天的“暂停措施”,但市场普遍将其视为中美关系的重大缓和信号

不少媒体评论称这是**“事实上的白旗”**,是特朗普政府在中期选举前的策略性退让。

消息一出,美股暴涨,风险资产走强。
而日元则因避险情绪回落,兑美元汇率一度贬至 1美元 = 148日元

这本是市场“喜大普奔”的时刻,
但我却选择了撤退。


这不是预测,而是权衡

在做出这个决定时,我并没有什么“看空”或者“抄顶”的野心。

只是觉得:
相比中美的对抗模式,日美之间的压力转换方式更像是跷跷板
要么美国加税、要么日本吃升值,风险总会沿某条路径释放出来。

与其等待被动升值,不如趁市场情绪高涨、汇率适中时,把资产先换回来。

这或许不是最“聪明”的做法,但至少让我觉得主动。


宏观逻辑之外,也有个人的现实感

这波中美缓和虽然看似稳定局势,但不少结构性因素其实并没有解除:

  • 美元强势周期仍在持续
  • 通胀未退,赤字高筑,美国需要控制输入性物价压力
  • 日本处于被动贬值地位,随时可能出现“政策型”升值冲击

作为一个生活在日本、以日元计价生活成本的人,
汇率的变化对我来说不是财经新闻,而是钱包厚度的问题

我不是为了市场表演做出操作,
而是为了让自己的资产和生活匹配得更踏实一些。


投资,不只是选择资产,更是选择应对不确定性的方式

我们都想“做对选择”,但现实往往是:

没有哪一个决定在当下就是对的,只有哪个决定是你能承担后果的

投资,不一定每一步都要赢;
但每一步,最好都要有理由、有逻辑、有余地。

也许回头看,这是一次“卖飞”;
也可能,这正是一次保守却必要的调整。


留一个小锚:未来复盘的起点

我希望记录这次判断,不是为了“证明我对了”,
而是为了在未来回头时,能清楚地看到自己当时为什么这样做

如果90天后,日美汇率回到140以内,美股继续走高,那就接受“错过”;
如果日元升值真的到来,或美股涨势告一段落,也能更清楚地了解背后因果。

复盘从不是胜负游戏,而是自我认知的锻炼。


结语:愿你也能在复杂世界里,做出属于自己的选择

这不是一篇操作建议,也不是情绪宣泄。
只是一次记录,一种方式,一份选择。

希望它能给同样身处不确定时代的你,一些启发。
如果你也做了什么“反主流”的决定,也欢迎留言或私信,
我们可以一起,慢慢写下属于普通人的“投资日记”。

コメント

タイトルとURLをコピーしました